第146章 落幕 (第2/2页)
风雪兰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错。主公虽然击败了匈奴,但北方却还得留守重兵,还有那几万俘虏,主公还得安排人手去监管,这一番安排下来,主公手上的兵马恐怕只能勉强防守并州,再无一兵之力征讨他处了。”荀攸一条条分析道。
“主公,公达说的不错,我军不但要补充各地鹰扬府的兵额,还要应对天下诸侯的行动,仅凭我军眼下的那十余万人马是根本不够的。”陈宫道。
“那你们觉得应该扩军多少?”
荀攸稍作思忖,抱拳道:“除去补充各郡鹰扬府的兵力之外,我军至少还要再增设十个鹰扬府,以及五万常备军。”
高肃听到这个数字微微地吃了一惊,要是按照这个数量扩军的话,并州的兵力将会达到二十万人。吃惊了一下,高肃又镇定下来,他现在相当于有了中山甄氏、闻喜裴氏、河内司马氏的财力,就像唐朝的李世民一样,他结交了柴绍,使得柴绍背后的整个家族成为了他李世民一人的钱袋子,还是那种源源不断的。
高肃有了三家的财力支持,所以眼下是不担心养不起这多出来的五万人,因为并州原本的兵力是十五万,现在只相当于多了五万而已。
北方之战,并州军共俘虏匈奴、鲜卑人十万有余,赵云、黄忠将南匈奴部族里的一些老弱和一些降军给放了,剩余的鲜卑人及须卜骨都侯的旧部加起来一共是七万人,这七万人高肃将把他们统统拉去开矿。
高肃在并州掀起了大炼钢铁的运动,在高肃的指示下,&#
;&#
;.&#
;
a
&#
;
&#
;&#
;工匠们及民工们在并州的各大铁矿山附近竖起了近两百座土高炉。并州的钢铁产量其实在北方之战结束时,就已经达到了月产钢铁四十万斤的惊人水平,其中二十万斤是钢,也就是这个年代俗称的镔铁。
毕竟这是在东汉末年这个时代,想要增加产量就只有增加人手,所以高肃极度的想要这批“人手”。
高肃在大力发展商、矿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民用手工业,不仅以官方的名义开设了许多手工业工场,更鼓励民间商人开办工场。为了提高商人开办工场的积极性,高肃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有工场的商队要长途贩运货物时,高肃会派并州军沿途保护。在乱世,派兵保护这个条件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就冲着这一条,并州的商人基本上都开办了工场。
其实,在最开始,许多商人开办工场的目的单就是为了并州军能派兵保护他们的货物,可随着工场运转起来之后,许多商人发现,通过工场规模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低了,他们能赚取的利润更高了,于是,商人们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开始仔细地经营起工场来。
其中,开办工场规模最大,数目最多的就要数甄俨,并州对于商人所发出的政令几乎都是由甄俨率先作为榜样来执行的。
随着各类工场在并州的蓬勃发展,就连并州的财政收入也是翻着个地往上涨。高肃毕竟不能光靠三家的财力,不然日后让人架空了都不知道,那麻烦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