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粮食不够肉来凑 (第1/2页)
攸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端坐龙椅,命内侍收了奏折,却未理会段纶,威严说道:“众位爱卿,不妨也看一看,朕新发现的人才是如何解决江南水患的。”
明明是刘政会发现的人才,李世民金口一开,便成了敖浩是他发现的了,就算以前不是,以后也就是了。
于是内侍将奏折打开,念了起来,虽然有了段纶的榜样,还是将好些个大臣惊得失色,好在再没有其他人失态惊呼了,就算心里惊讶也不敢造次,只与左右同僚轻声私语。
朝中大臣有文有武,武官也就罢了,一帮粗人,听不懂的还有不少,可文官哪个不是人精,一听就明白了,这赈灾的办法比段纶说的高明不知道多少倍。
“恭喜圣上,贺喜圣上,觅得如此奇才,所献‘以工代赈’之法颇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意,此为标本兼治也,可传后世。”别人还没说话,中书令房玄龄越前一步,称赞道。
既然有人开了头,其余人等也不落后,都称赞起来,哪为何没人贬低呢?这不是废话么,李世民都说了这办法比段纶的好上百倍,还说是他自己发现的人才,谁敢多嘴。
“圣上,此子进献如此良策,该如何封赏,还请示下。”冷不防民部(前一章写错,贞观初的民部要到高宗时才会改成户部)尚书裴矩冒出来,这本就是他民部之事,所以直接问道。
裴矩这一问,朝堂之中就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在心中打着小九九,也都好奇圣上会怎么封赏,按说赈灾新法功劳甚大,可敖浩年龄实在是太小了,封官爵显然是不行的,可只是赏点钱财,又显得小气。
李世民沉吟一番,其实他早就考虑好了,现在不过是做做样子:“赏阳乐子敖浩,良田十顷,永业田百亩,钱千贯,绢三千匹,赋税永免。”
这样的封赏看上去挺多,其实不然,以功劳算,就算是封个官职都绰绰有余,可惜敖浩年龄太小了。可也说不得少了,十顷,那就是千亩,相当于他现在全村人一半的田地,还是免赋税的,这样的好处哪里捡去,钱千贯,绢三千匹,就更不得了了,敖浩的牙刷一把才卖几文钱十几文钱,真不知道要卖多少才能有这么多的钱。
圣上如此封赏,未触及任何人的利益,也对得起敖浩的功劳,所以众位大臣也没有异议,一致赞同,当然他们还不知道,李世民这份赏赐其实是算了敖浩两次的功劳。
“段卿罪不至死,但你身为工部尚书,岂能玩忽职守,江南赈灾事宜朕便命你去办,将功赎罪,另外此子的赏赐也由你一并带过去,你可愿意?”敖浩的赏赐结束,李世民又开始对段纶进行处罚。
可怜段纶匍匐与地,身似筛糠,汗出如浆,没有圣上的旨意,哪里敢起来,就是连头都不敢抬上一点,如今只是让自己去赈灾,当真是喜出望外,点头如捣蒜:“微臣愿意,愿意。”
就要有一大笔的赏赐了,可敖浩却不知道,还正在为钱财犯愁。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不是闹洪水所以族人没去卖牙刷了么,这没了进项,就坐吃山空,族里又要进行补种,粮食的一小部分就变成了秧苗了,现在族里正闹粮食危机呢。
“眼看着族里的余粮是撑不到一个月了,这粮食附近却没得卖了,看来得往远处去寻。”临时指挥部,敖浩的家里,卓辉拿着一本账簿烦恼道。
“辉叔,就别想着买粮了,现在这情形,粮价必然上涨,便是有钱也买不了多少,何况族里也没多少钱财了。”账簿敖浩也看过了,实在是不多,临时去哪里赚那么多的钱财去。
本来不发生洪水这档子事情,族里的粮食还刚刚好可以撑到七月新粮丰收,可现在却多出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哪里撑的住。
“唉,我们族里还算好的,提前把粮食转移了出来,附近其他族的很多人家粮食都被水冲走了。”老族长感慨道。
敖父与二姐以及其他在场的人俱都点头,都看向敖浩,要不是他提前布置,只怕现在就要断粮了。
“四郎,你点子多,再想个法子。”敖父开口,说得很随意,倒好像敖浩能凭空变出粮食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