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工部尚书自请罪 (第2/2页)
攸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位干吏还没到洪州呢,刘政会第二封奏折便到了李世民的手里,这一回奏折中不仅叙述了“贞观犁”的出处,制犁的原因,还详细的禀明了敖浩的来历,人品,才学及武艺。
这也是敖浩这个名字首次进入李世民的眼中,随着看奏折的进度孤儿、高人弟子、良家子、四郎、少年老成、小先生、武者,这些词汇一一在李世民的脑海闪过。
本来批阅奏折是坐着桌案前,可李世民不知不觉就站了起来,捧着奏折踱起了步,尤其是看到折子中描写敖浩夜杀四人的时候,忍不住叫道:“好,好一个奇才。”
这一叫倒把殿门口的李然吓了一跳,惶恐的冲了进去,只见圣上正踱着步子,喜形于色,却全神贯注的在看奏折,这才又小心的退了回去,不过他暗中怎么猜测却说不好了。
好不容易看完奏折,李世民还在兴奋中,完全坐不下来,来来回回的踱着步子。
纵观李世民的一生,其求才若渴的心情始终如一,不论是贞观初还是贞观末,他在自己的诗词文章中,也经常表露出思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在《金镜篇》就写道:“治主思贤,若农夫之望岁:哲君求才,若旱苗之思雨”。
贞观廿一年又曾自言:“朕所以能及此者,此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所其所。不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曾黜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花流水皆依朕如父母。眼五者,朕所以马今日之功也。”
他重视人才多于金银财宝,在论述人才的重要性时说:“虽然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比求人之贵也。”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帝王来说,看到一个敖浩这样的的人才岂有不欣喜若狂之理,不过好在李世民虽然求才若渴但对待人才却很冷静。
“年龄还是太小,现在却还不是时候,看他有无入朝的心思,若果有上进之心,不须我照顾也能出人头地,过得几年入了朝,再历练个十几年便可堪大用,留待以后好辅佐我儿。”李世民心念急转,遂打消了立即将敖浩召进朝来的想法。
不过该给的赏赐却不能不给,李世民佯作不知,却要等去查访敖浩的干吏回来,就可以赏赐敖浩了。
本不想这么早就将敖浩的事情让太多人知道,可李世民那里能想到,前去查访敖浩的干吏还没回来,刘政会第三份关于敖浩的奏折却又来了。
这回可又是大事,敖浩给刘政会献了赈灾的策略,刘政会又一五一十的奏了上来,搞得李世民都有些无语,捂着额头自语道:“这刘政会也太实在了点,明显是他为了报答你才献给你的策略,你就是据为己有别人也不会说你什么,偏偏还完完本本的奏上来,让我想藏个人才也藏不住。.&#
;
&#
;
.”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看重刘政会的忠诚老实也断不会放他去洪州,而且这赈灾的法子的确很妙,一举多得,也难怪他不敢冒功讨赏。
“小小年纪能想出如此良策,实在是不世出的奇才,如此看来之前自己还是低估了这小子,看来不须几年便可堪大用了,年纪小点倒问题不大,先让承乾等人去接触一下,日后也好相处。”李世民沉思。
再次上朝,李世民问诸位大臣:“近日以来,江南道水患严重,诸位有何良策?”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做第一个出头的鸟,最后都看向工部尚书段纶,这本来就是工部主管之事,不看他还能看谁。
“圣上,微臣以为可开仓放粮,救助灾民。”段纶不为己甚,他是工部尚书不假,可工部其实是四部分别是工部、屯田、虞部、水部,水利则属水部,水部郎中不在,顷刻间他哪里想得到什么好法子,只能把历朝历代万金油的法子祭了出来。
“哼,这等办法是个人都想得到,还要你说,”有了敖浩的法子做对比,李世民看段纶的眼色不由严厉许多,说着把一份奏折从上面扔了下来,大声斥责道:“你自己拾起来看看,一个七岁的娃娃出的主意都比你强上百倍。”
段纶被李世民这么一骂,身子都吓软了,匍匐下去,战战兢兢的拾起奏折看了起来,不多时双手颤抖,口中惊叫:“啊……啊……臣……臣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