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旁的温体仁不耐烦的说道:“杨大人,现在不是谈论鞑子如何犯关的时候,目下最要紧的是要如何将鞑子赶出去!”

“这还用说,自然是调集重兵驱除鞑子!”杨嗣昌毫不犹豫的说道。

“说的轻巧,调集重兵,现在哪来的重兵可掉,洪承畴、卢象升还在河南、河北剿灭流寇,而山海关的那点兵力还要守城,我们哪里还有兵力调集?”温体仁对他翻了个白眼。

这时,崇祯也开口了,“杨爱卿,你是兵部尚书,我大明的情况你也知道,咱们大明就那么点兵马,不是囤在边关御敌就是在剿匪,如今哪里还有兵马可调啊!”说到这里时,崇祯也是一脸的苦涩。

“陛下,咱们有兵。山西……山西有兵!”杨嗣昌站了起来低沉着声音道。

“山西?你是说宣大镇吗?”崇祯有些迟疑的问:“可是宣大总攻也只有两万余兵马,还担负着守边重任,即便是抽调也只能抽个几千人,这行吗?”

“当然可以!”杨嗣昌大声道:“虽然宣大镇兵力不足,可山西还是有一个地方有兵马可调的!”

“你是说……”看着杨嗣昌肯定的面容,崇祯心中一动,迟疑的说了一句后心中一动便住了嘴。

“就是山西北路,岳阳所部!”看到崇祯欲言又止,杨嗣昌便替他说了出来。

只是当杨嗣昌说完后,暖香阁内一片寂静,崇祯眉头微皱不语,温体仁则是面色阴沉,次辅张至发、刑部尚书凤英、户部尚书侯恂、左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则是面面相窥不敢出声。

良久崇祯才缓缓说道:“前些日子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闹着要将岳阳调走甚至治他的罪,现在咱们又要调他过来护卫京畿,这……”

崇祯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但众人都听懂了他的话。哦,前些日子还议论着怎么抄人家的家呢,现在鞑子犯关了就打算把人家调来给自个卖命,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杨嗣昌的眼神在众人面上飞快的扫了一下,他发现为温体仁等人的脸色也是很不好看,他心里闪电般的转了一下,立刻便意识到刚才肯定有人对崇祯提过这个建议。

果不其然,崇祯立刻接着解释道:“适才侯爱卿也提出过这个提议,但温爱卿却说岳阳此人包藏祸心,若是将其调来护卫京畿恐对京师不利。”

“皇上,请恕臣不敢苟同!”杨嗣昌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丝毫没有顾忌到温体仁已经变色的面容。&#

;&#

;

“哦,杨爱卿说说你的看法。”

崇祯惊奇的问了起来,刚才户部尚书侯恂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温体仁可是坚决反对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岳阳这个人实在是靠不住,万一他来到京畿后闹出什么幺蛾子那整个大明朝的脸都要丢光了。

“万岁,臣虽然从未见过岳阳此人,但纵观其今年来之所作所为,此人仍不失为一个忠君爱国之人,何来会对皇上不利之说。”杨嗣昌肯定的说。

温体仁冷笑道:“杨大人,虽然目前岳阳此人尚无反迹,但此人擅自在关外驻军、私自扩兵,说他是拥兵自重总不为过吧?虽然本官不赞同对他进行治罪,但对其为人依旧不敢苟同。”

“温大人此言差矣!”杨嗣昌摇了摇头反驳道:“俗话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如今鞑子举兵犯关,兵锋直逼京师,我等本来就有可用之兵,但却因为大人一句对其为人不敢苟同便弃之不用,如此意气用事岂是为官之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晋末多少事

晋末多少事

然籇
晋末多少事简介: 严肃版: 末晋时节,烽火漫天。杜陵杜氏庶子杜英学成下山,正逢桓温北伐,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休。 试问晋末多少事,安能都付笑谈中? 简略版: “师兄助我!”“夫人助我!”“小舅子助我!” 剧透版: 那年淝水,杜英拍了拍谢玄的肩膀:“看到对面你家叔父了么,上吧!” 已有完本老书《倾宋》《权倾南北》,信誉保证,稳定更新,绝不太监
其它 连载 703万字
调教李唐

调教李唐

夏武昌
调教李唐简介: 重生到武德九年,眼见着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三天,主角如何保命呢?????????? 李二,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孙思邈,武媚娘,某王志来了。 新书需要收藏和点击,推荐票,多多支持 工地开工了,每天工作辛苦,码字时间有限,只能两更了,但请看在每天辛苦的份上,给个收藏,推荐和会员点击,感觉爽的,给个打赏也是欢迎之至的。 书中有些人物不是初唐的,历史上能查到,但这不是错误,而是
其它 完结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