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是吃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上来他还是以打基础为主,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把基础打得结实无比,而越是扎实的基础,其后就能建造越高的大楼。
起初他只是不停地重复一些基本的运球动作,一个动作重复个两百遍三百遍,来来回回就是胯下运球背后运球双手运球不停地转身转身再转身。
小时候是锻炼球感最好的时候,他要把这些运球动作刻进自己的骨子里,最后就像是走路一样自然而然。
虽然他真正花在球场上的时间不多,但是不管到哪里他都会带着他的篮球。
不管是在田埂上还是在泥地里还是在水里面游泳甚至在河床的鹅暖石上玩耍的时候他都会有事没事拍着他的篮球。
而这些环境不管是路面的平整度还是回弹力度都不一样,久而久之把陈真的球感锻炼的更加变态了,用专业术语就叫做神经反射速度更快乐。
他从一开始的运一下就要停一下到后来已经可以像在正常平地上运球一样。
光是这样练球他就练了三年,但是具体到了什么程度,因为没有可比较的对象也没有比赛可以打所以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不过光从对球的掌握来说他觉得自己已经远超曾经的水平,而且他感觉球真的就像长在自己手上一样,只要身体允许他就能做出任何想做的运球动作而不用担心运球违例或者把球运丢了。
如果现在有一个球探或者教练来观察陈真的话,一定会惊为天人。
这小小的年纪已经把球运的跟蝴蝶穿花一般,关键是小孩的裤裆小小的,居然能够胯下和其他技术动作一点儿也不变形。更关键的是球就像长在他手里一样,就算是移动中技术动作也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形。
这叫什么?这就叫做天才啊!
虽然也有一些职业运动员是从十六七岁才开始接触篮球的,但是这些一般都是凭借着极强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智商来弥补运球能力的不足。
因为人长大以后必然伴随着韧带骨骼的生长,不管再怎么天赋异禀也找不到孩童时代练球的感觉了。
村里人瞧得久了,见面打招呼都开玩笑说:“哟,这不是奥运冠军嘛。”
不过也有说他太能皮的,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皮球,都背后议论这孩子就是个孙大圣,以后肯定不是读书的料。
不过不知道被哪个嘴巴没门的家伙给不小心说漏话了给陈老三听到了,气的他站在村东头的小山岗上冲着整个村子大声叫骂:“哪个狗日的杂种在背后说我孙孙的坏坏,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儿女什么怂样,就是我孙子一根小手指也比你们整个人都强,真有本事以后当着我面说说看,看我不打肿你这张怂嘴,怂人干怂事,背地里散闲的王八狗日。”
一转眼陈真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锻炼,陈真如今已壮的和一头牛犊一般。
村里人再不嘲笑他了,转而严肃的与陈老三探讨:“陈真这娃真是够虎的,我前阵子看他在谷场上推碌碡就跟咱家楠娃推桌子椅子似的,还有昨天打西头篮球场路过,我还以为有只大马猴窜过来,再看是陈真那小子蹦起来要骑我脖子。”
楠娃他爷用手夸张的比划着,又十分真诚的说:“不过娃娃真的是一块运动员的好料子,老三你可别把他耽误了呀!”
陈老三将烟枪往桌子上重重一顿,一脸不乐说:“你咋不让楠娃去做啥子运动员?我娃聪明着呢,以后可是要念大学当教授的。”
陈真就读的马厂小学也是陈功发李芸凤读过的小学,离家有三四里路,学校并不大,&#
;.
&#
;s
&#
;&#
;m只有四五个老师、几栋类似米仓的教室和三两间办公的平房,最气派的数刷的粉白的校长室。
当他再次踏进记忆里的校门,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一花一草一木就好像昨天才见过,很多老师的面孔他至今还记得,只是叫不出名字。
报名时还闹了个笑话,爷爷奶奶领着陈真走进教务处,年近花甲的教务处主任瞪大眼睛瞅了他半晌,然后对着老俩口皱眉嗔怪道:“怎么娃娃这么大了才送来上学,是智力不行还是家里困难呀?”
陈老三最受不了别人说他的宝贝孙子,脸色立变当即发作:“你个老鳖头,睁大眼睛看仔细了,这是我孙子,今年才八岁!”
刘祥英怕恼了对方以后会给孙子穿小鞋,急忙上来打圆场:“老主任,我孙子今年真的才八岁,就是发育的太好了,脑子没问题的。”看见老伴瞪了自己一眼,撇撇嘴便不说话了。
张主任推了推老花镜,脸上笑融融的不见生气,笑说:“这发育的也太好了,比我那上初中的孙子都壮,是有什么秘诀吗?”
陈老三瞪圆了小眼急的说:“你当是给猪上膘哩!我娃天生这幅体格,马三姐接生时就说我娃是神仙下凡。”
家长们都发出窃笑,竟然会有人把接生婆说的讨喜话当真。
已经很不自在的陈真顿时红了脸,偷偷的垮下肩膀弯下膝盖,妄图使外观上缩小一点,结果一副熊样愈发坐实了低能儿的判断。
好容易办完手续,陈真在老俩口的谆谆叮嘱下走进教室,再一次踏上了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