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织轻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李恪不由再次问道:“先生,我有一事不解,想请教先生。”

苏长生点头问道:“殿下,你我之间,也是一起上过战场,同生共死过的交情。”

“你我之间不过是闲谈,就不需要如此客气了。殿下有什么问题,只管说出来就是。”

李恪哈哈一笑说道:“先生说的是,倒是本王着相了。”

“是这样的,这些日子,松州城正在收秋赋。”

“松州甚至整个剑南道,距离长安路途遥远。”

“这一路上,便要加上许多火耗。一斤粮食,几乎要加上半斤的损耗。”

“而这一切,都要加到百姓身上。”

“这大大的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不知先生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听到李恪的这个问题,苏长生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而是反问道:“对了,殿下可是农业部尚书,负责冬小麦的推广工作,不知殿下有没有研究多熟水稻?”

听到这里,李恪忍不住高兴地说道:“这件事情,先生不说,本王倒是险些忘了。”

“本王已经命人在南方实验,结果证实,南方水稻,至少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不过,这仅仅只是停留于实验阶段,暂时还不能大范围推广。”

“等明年,我会拿出一个县来作为实验区。”

“如果能够在一个县推广开来,证明切实可行的话,将会在南方全面推广。”

“到时候,有了冬小麦和两熟的水稻,我大唐百姓,就再也不愁粮食的问题了。”

听到这里,李恪微微一笑,不愿意打消他的积极性。

你觉得再也不愁粮食问题了,那是因为现在人口不多的缘故。

别说有冬小麦和两熟的水稻。

后世有了玉米、地瓜、花生等高产作物,水稻亩产都达到两千斤,小麦也达到一千斤的地步,粮食产出都还只是勉强够用,还需要进口。

更不要说现在的这点生产力了。

不过,只要将冬小麦和两熟的水稻推广开来,大唐的粮食产量,必将更上层楼。

再加上一代贤帝李世民,必将能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贞观之治。

苏长生不由对李恪说道:“你说的松州秋赋一事,其实倒是可以折算成铜钱来结算。”

“然后将钱运送到长安,再行购买粮食便可解决。”

“当然了,这个办法,只能暂时解决松州一地之税赋。”

“而等到将来冬小麦和水稻推广之后,朝廷可以专门在南方和北方,寻找几个可以从水路运输的产粮大区。”

“到时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都征收铜钱,然后集中收购粮食,统一走水路运送到长安。”

“这样一来,全国范围内,就可以减少大量的运输损耗,大大减轻百姓的负担。”

“这一条,也是免费赠送,你可以上书朝廷,记得不要提起我。”

李恪连连点头,呵呵笑道:“本王谢过先生,本王就不客气了,可就将这两条妙策据为己有了。”

接下来,李恪又向苏长生请教了许多问题,苏长生对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恪一直聊到将近子时才告辞而去。

等李恪走后,苏长生困的快要睁不开眼了。

聂十娘服侍苏长生洗漱过后,自己简单洗漱一番,开始为苏长生取药。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水刀伐木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简介: 文化是什么,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依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脉。 生逢乱世,异族入侵,且看大明最后一个进士如果力挽狂澜,拯救最后的汉人传承。
其它 完结 182万字
抗日之双枪

抗日之双枪

减子哥哥
抗日之双枪简介: 抗战时期,一个十五岁的小伙,跟在自己媳妇的背后,助她成就双枪之名。
其它 连载 36万字
弩力回天

弩力回天

干越箫声
弩力回天简介: 男主角宋奇凭借他在现代所掌握的微薄的物理知识,制作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工具,成为一千年前的领先人才,并藉此建立了不小的功名。女主角明玉的父亲借尸还魂来到了同一时代,他凭借他所记得的历史知识,比别人早一步知道大事的发生时间,专做大生意,累成巨富,成为当时的首富。。。
其它 连载 3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