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蓝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葛丹的四万铁骑是先锋,浩浩荡荡奔上郡杀来。葛丹远眺,只见城外牛羊成群,心中按捺不住的狂喜。整整一个冬天,葛丹多次带兵在上郡附近游弋却一无所获,这次终于可以大开杀戒抢劫一番了。
也等不及摆什么阵型了,葛丹马刀一挥,匈奴兵就如潮水般涌了过去。城外的“百姓”并不慌张,见匈奴奔袭而至,丢下牛羊就跑。
红了眼的匈奴兵纷纷下马争抢牛羊,此时上郡城门大开,三通战鼓毕,秦军轰然而出,阵营分明。弓弩手中路弯弓,战车排列整齐,步兵铁甲生光,两翼的骑兵更是黑压压一片杀气腾腾。
在后方接应的冒顿抬眼望去,秦军骑兵的马上好像有个奇怪的东西,但距离稍远看不清楚。
葛丹不像冒顿那样观察细致,秦军出城迎战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攻城从来不是匈奴的强项,野战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三个月前那场大捷更是令他们自信马上对决杀秦兵如割草。
匈奴兵铺天盖地冲杀过来,大大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秦军面对冲锋相当从容,没有后退也没有前进而是原地不动。匈奴兵带着疑惑继续向前冲,很快,他们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看到扑面而来的东西-箭,来自秦军的连弩。
对于秦军的弓箭战术,匈奴也是有所准备的。匈奴兵在马上挥舞战刀,将迎面而来的箭一一挡开,借助马奔跑的力量快速前冲,即便途中有人被射倒,后排的骑兵随即插上。葛丹此时没有丝毫后退的念头,连弩一次发射再多的箭,终究有换箭的时候,这个间隙足够匈奴踏平秦军。
当葛丹信心满满奔着他想象中的胜利而去时,眼前的一幕令他惊呆了。
秦军首排弩兵完成射击后迅速向后撤,后排的弩兵提升到队伍前排开始发射,后退的弩兵则在专职工兵的协助下快速换箭,第三排弩兵则在严阵以待。
秦军以这种循环射击的方式连续不断的将弓箭送到匈奴骑兵的身体上,连弩每次发射可出
矢,万弩齐发,密集的箭如同划破天际的巨大弯刀,将一排接一排的匈奴骑兵砍到,一时间战场上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眼看着匈奴的精锐就这样在还没有触碰到秦军前沿阵地的情况下被大批大批的放倒,头曼已是汗湿重衣,近乎咆哮着对冒顿吼道:“还不快进军救你的弟弟!”
冒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却也只能从命,一万骑兵杀出阵营飞驰而去。匈奴增添了有生力量,再度向秦军发起冲击。
秦军令旗一挥再度变阵,弩兵全部后撤,战车部队正面迎击。
秦军的战车通常由四匹或者两匹马拉车,车上有三名士兵,一人驾车,一人射箭,另一人负责短距离格斗。
战车的车轴装备锯齿,专用于切肉。战车搭配步兵和骑兵使用,设置阵法。
后移的弩兵继续射箭,两翼的骑兵则合拢包围。冒顿这才看清楚秦军骑兵的马上究竟是什么。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王轩在丝帛上画了两个草图:“这是马鞍,这是马镫。”
“何物?”罗烈疑惑不解。
王轩习惯性的挠了挠头:“马鞍是一种骑具,两头高中间低,放在马背上,士兵骑在上面前后滑动都会很稳。马镫则是固定双脚的,有了这个,左右移动也不会从马上滑落。
我军若是与匈奴下马厮杀应占上风,差的就是马上的功夫,只靠缰绳往往稍微猛烈一动就会从马上掉下来。即便不落马,也只能腾出一只手打仗,而匈奴却是自幼在马背上生活,与马已合二为一,只要是马战,我们就总是吃亏。
用上这两个东西,我军的骑兵就不必担心坠马了,在马上无论是砍还是刺,是闪还是躲,都相当平稳。人借马力,何愁匈奴不破。”
王轩穿越前骑过马,上马前就害怕从马上摔下来,骑上之后才发现很稳,这都是马鞍和马镫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