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著作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不弃朝着王帐的方向纵马狂奔,虽值冬季,万物凋敝,但草原上辽阔的风光还是让他心旷神怡。
又行了几日,才见到几个牧民,赵不弃向他们打听丘处机的消息,结果他们一无所知,只好在他们的指点下,继续朝王帐方向赶去。奔驰半日,聚集的牧民越来越多,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蒙古包,赵不弃知道王帐已经不远了。
赵不弃下马,向一个老年牧民问道:“老丈,可曾听过全真教丘处机道长来此的消息?”。
谁知老年牧民听到丘处机三个字后,表情一惊,随后欲言又止的摇了摇头。
赵不弃见他如此表现,心中大疑,不过由此也能确定四师兄却是到过这里。见牧民不愿回答,赵不弃再向其他人询问,众人都不愿相告。最后还是在一个居住此地的汉人口中探听到,四师兄确实曾在此住过数月,后来大帐发生过一次骚乱,他便不知所踪了,而汗廷传出命令,不许人们提及有关丘处机之事。
赵不弃预感事情不妙,但他心中坚信自己的四师兄一定没有遇害,肯定还在王帐之中,于是他就在王帐附近住了下来,打算暗中调查。好在蒙古牧民生性淳朴,对待外来投靠的人从不派斥,所以王帐附近的其他族人着实不少。这里面包括以各种原因从中原迁居草原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等族人,也包括蒙古大军征伐时大量俘获的中原人口。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常年对外用兵,俘获了大量中原的各族人口,并挑选精壮之人组成新军,其中包括汉人、畏兀儿人、党项人、女真人,新军的称号有怯薛军、八都鲁、质子军,他们作用不同,称号也不同,但同样都是蒙古大汗扩张的工具。
赵不弃年幼尚不记事的时候就被恩师重阳真人收留,成长过程中,重阳真人对他武艺、经史的学习要求极严,但在生活中却关怀备至,甚至“不顾身份”的会与年幼的他玩上一些小游戏,可以说重阳真人对于赵不弃即是严师又是慈父。十年前从西域回到终南山的恩师,因为年事已高加上长途跋涉,终于倒下了,随后便“驾鹤西去”。临终之前,他把跟随自己数十年的清修剑赐予了赵不弃,并让他一定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不忘做一个心怀正义人,那一年赵不弃刚好十岁。
接下来的十年岁月里,赵不弃跟随着各个师兄学习武艺和经史,大师兄马钰温和、二师兄谭处端严格、三师兄刘处玄耐心、五师兄王处一老成、六师兄郝大通诙谐幽默、七师姐孙不二对他如姐如母,然而赵不弃最喜欢的还是四师兄丘处机。四师兄性格豪放不羁,一点也不把他当小孩子看,只要他远游回来总会给他讲很多见闻与故事,指导他习武时更是不遗余力。等到赵不弃成年后,两人也曾数次下山远游,如今四师兄突然在王帐“消失”,赵不弃怎能不心急如焚,但师兄们常常教导他遇事需冷静、要有耐心,他对此一直铭记于心,所以才会选择在草原先住下,暗中慢慢查访。
王帐很大,其间分布着十几处军营与无数牧民聚集的蒙古包,而王帐中间正是蒙古王公们的所在,大汗的汗廷被拱卫在中间,如果以人口计,王帐中兵民不下数十万,比起宋金境内的帝都重镇一点也不遑多让,“如果四师兄被关押在这里,想找到着实不易!”,赵不弃站在王帐之外的一处山头上忍不住忧心忡忡。
赵不弃来到王帐已经一个多月了,却始终寻找不到四师兄的踪迹,有意无意的提起丘处机,居民们也都是讳莫如深。最近他经常会来到此处山头向王帐遥望,因为这里可以把整个王帐尽收眼底,他不知道的是,几个月前他的四师兄丘处机也经常来到这里,而他的目的是为了观察那座神秘的“军营”。而那处有着众多巨大帐篷的军营在这一个多月的搜寻中,也被赵不弃注意到了,只不过自从上次丘处机夜闯军营之后,那里的护卫严格了数倍,不管白天黑夜,军营四周都安排了众多卫兵,几乎将军营围成了一圈,一般人根本无法靠近。
赵不弃虽然也想知道神秘军营里面的秘密,也想过很可能跟血魔有关,但是想要进一步探查,却毫无办法。于是他还是把重心重新放回了寻找丘处机的事情上,他隐隐觉得“四师兄可能已经查到了事情的真相!”。
就在赵不弃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的时候,他的前方不远处从天而降一个黑色物体,走进一看,居然是一只老鹰。赵不弃捡起老鹰,才发现,一直劲箭穿过了这只鹰的脖颈。“好箭法!”,赵不弃情不自禁的赞叹了一声,突然身后发出一个浑厚的声音“这是我的猎物。”。
赵不弃连忙回头,只见一个蒙古贵族模样的青年正拿着弓箭向他走来,而青年背后跟着几个蒙古护卫。
赵不弃连忙把鹰递给青年,准备转身离开,可是青年并没有伸手去接,而是在上下打量着他。“你是汉人?”青年问道。
自从在王帐附近住了下来,赵不弃就已经换上了蒙古牧民的皮袄,但是汉人与蒙古人举止上细微的差别还是瞒不过别人。
赵不弃也不否认,“我是汉人,这是您的猎物,还给您。”,赵不弃说道。
青年还是不接,只是得意的问道:“我的箭法如何?”。
“能一箭射中空中飞翔着的老鹰脖颈,确实箭法了得!”,赵不弃由衷的赞叹道。
这名青年更是得意,哈哈笑道:“你说的不错,不过蒙古比我箭法好的大有人在,我们蒙古人本来就是善于骑射的,不比你们汉人只会耕织。”。
赵不弃听见青年的口气似乎有着贬低汉人之意,心中恼怒,于是忍不住反驳道:“汉人之中也有神箭手,想当年李广可以一箭双雕!”。
“对,对,对,飞将军李广!”,青年听完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赞同,也许是看到赵不弃气质不凡,他心中有些喜欢,于是说道:“这只老鹰就送你了...你是习武之人?”。青年突然看见了赵不弃背着的宝剑。
赵不弃一惊,连忙说道:“稍微会些拳脚,上不了台面的。”。
青年只顾盯着清修剑说道:“把剑拿过来让我看看!”。
赵不弃当然不能同意,只要剑一出鞘,是人都会知道这是一柄举世无双的宝剑,他的身份很可能就会暴露,于是推辞道:“这是家父留给小人的传家之剑,本身并无什么特别。”,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青年突然上前一拉,赵不弃本能的一个转身,一推之下把青年推得往后退了两步,青年身后的护卫连忙呼喊着打算上前拿人,却被青年伸手阻止。
“看来你确实有两下子,我们较量较量!”,青年说道。
赵不弃连忙摇手道:“小人只会几下不入流的手段,实在不是您的对手。”说罢便往山下走去。
青年有些怒气,高声说道:“在我们蒙古,如果有人向你挑战,你拒不应战,会被别人说是懦夫!”。
赵不弃并不答话,快速的奔下山去。
青年看着赵不弃下山的背影,再看看扔在地上的死鹰,转头对护卫说道:“去查查,他是什么人?”。
经过这次事情,赵不弃好几天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帐篷,不过这期间也没有人找上门来,毕竟这么大的王帐,如果不大张旗鼓的搜寻,想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果然护卫暗地里查了两日没有查到,也就放弃了,而那位青年转头也忘了这件事。
这一日,赵不弃再次来到山坡附近,突然听见一个老妇人的哭泣之声,只见一个蒙古贵族模样的老妇人正由两名婢女搀扶着从山顶走下,从她们所带之物可以猜到,他们刚才定是在此祭奠了某位死去的亲人。
老妇人被搀扶着,一边走一边自顾自的哭道:“儿啊,你为救恩公而死,死的高贵,可是那邱道长还在地牢里,你算是百死啦!”。
一听“邱道长”三个字,赵不弃大喜,连忙奔到老妇人跟前,老妇人与婢女同时一惊,婢女连忙斥责道:“你,你要做什么?”。
赵不弃找了块两个月,突然有了线索,心里一激动,连忙握住老妇人的手说道:“老嬷嬷,您刚才说的邱道长是不是全真教的丘处机邱道长?”。
这位贵族老妇人,正是当初放丘处机离去的那个百夫长的母亲,她的丈夫原本就是百夫长,战死之后,他的儿子自然继承了父亲的地位与部众。当初自己身患重病,靠着丘处机几日不间断的医治才得以康复,他的儿子为了报恩,在丘处机逃跑时,放任他离去,还丢下了一匹战马。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天下午他的儿子就被告发,接着下了大牢,汗廷为此让速不台领军追赶,最终还是把丘处机抓了回来。而他的儿子却因为违反军令、欺瞒汗廷,在一个月后被斩首示众,家族世袭的百夫长一职也被剥夺。但是老妇人好歹也是蒙古贵族出身,所以知道丘处机被关押在地牢之事。赵不弃经过一番诚恳相询之后,终于知道了师兄的下落,也问清楚了地牢的位置。
可是当赵不弃来到地牢附近之时,却再次感到失望,原来地牢建在一处军营中的一个蒙古大帐之内,而大帐之外看守严密,除非硬闯,否则很难进入,不过能够知道四师兄所在位置,也算是这两个月来最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