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玉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楚歌并没有等待太久,儒家就已经给出了回应。
那就是同意推动联盟之事。
以儒家的影响力,在六国的朝堂上皆有门生存在。
起码比起楚歌单独前去,要方便许多。
朝中有人才好办事,尤其是一些不与秦国接壤的诸侯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并没有建立联盟的积极性。
因为秦国并不与他们相邻,按照远交近攻的思想,秦国不但不是敌人,反而是交好的对象。
接下来才是有难度的事情。
本来楚歌就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想法来做,从魏赵到齐鲁,这里都是在国内有支持力量存在的诸侯。
儒家前来递话的人名叫荀况,大约七十余岁,超凡境的大儒,乃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当代祭酒,祭酒的意思与校长差不多,算是名义上的主事人。
这是位影响力很大的儒家门人,不仅在齐国朝堂上很有份量,而且还曾经出任过楚国的兰陵令。
他这次前来,是奉了圣人的旨意,前来对接楚国的联盟事宜。
至于与齐国联盟的事情,他连提都没提。
毕竟家丑不可外扬,现任齐王诸事不管,是个高高在上的傀儡这件事,虽然是个公开的秘密,但是总归是要层遮羞布的。
也就是说,大周与齐国的联盟,儒家一手包办了,只要圣人有意,这件事已经没有什么阻碍了。
楚歌这才放下心来。
齐国是一个大国,它的态度对于其他诸侯的影响很大,有了齐国的引导作用,其他诸侯或许也会跟随促成此事。
楚歌与荀况交流了许久,在他的帮助下,楚歌知道了儒家在楚国的门生弟子,准备前去拜会。
相比于齐国,楚国同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霸主。
地方千里,占据了整个长江流域,人口众多,而且从面积上讲,是诸侯国中最大的一个。
不过楚国的王室血脉与公子扶苏有亲戚关系,两国之间没有太大的纷争。
尤其是当代楚王与远在秦国的昌平君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如今秦国朝局中,吕不韦被罢相,掌握大权的是随后的昌平君,被封为了右丞相,在秦国有很大影响力。
有这层关系在,楚国不怎么忧虑西面秦国的威胁。
荀况说的很详细,他是一位忠厚的长者,曾经与他的老师一样,周游列国,见过西面的强秦,深知这个国家的强大。
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
这是他在见识过秦国之后的论断,认为统一天下者,多半便是连出明君的秦国。
可惜秦国国内盛行法家之道,法度森雅,与儒家讲究的仁治南辕北辙,所以他才遗憾离开。
临行前,他留下了自己的一方玉佩,赠与楚歌,说是到楚国之后,将此物示人,自然可以得到帮助。
楚歌郑重收下,这年头讲究的是君子佩玉,玉不仅是一种饰物,更是身份的象征。
比如说王印、相印,这等代表身份的物品,都是玉石制作而成。
从私人的角度来说不能使用印玺,则是使用玉佩来作为身份或者血脉的证明。
至于荀况交给楚歌的儒家门人的名单,上面有一连串的名字,让他根据需要挑选。
楚歌一眼便相中了一个醒目的名字——郑年。
这位老兄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仅仅是一位幕僚,但是他担任幕僚的位置很好——大将军府。
楚国的现任大将军正是项燕,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个厉害的儿子——霸王项羽。
这位西楚霸王的大名在楚歌看来可谓是如雷贯耳,是位极其杰出的人物。
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战灭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