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阳化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
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兼任校长,万耀煌任教育长,不久教育长一职由黄埔
期毕业生关麟征接任。
年
月,担任了
年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宣布不再兼任校长,关麟征于是升任校长一职,这是黄埔毕业生第一次担任军校校长这一要职,在此期间军校共招收了两期学生即第
期和第
期,第
期刚刚招生入伍全国就已经解放了,在黄埔
期学生中黄幸强后来任台“陆军总司令”、罗本立任台“三军大学校长”、曹思齐任台“陆军参谋长”、王多智任台“陆军副总司令”。
年
月
日,时任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乘“中美号”专机抵达成都,随即进驻军校黄埔楼。蒋介石此行是为了对军官学校的领导人进行大调整的。关麟征校长晋升陆军总司令,校长一职由黄埔
期毕业生原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接任;军校教育长仍然由吴允周担任;军校训导处长(即原来的政治部主任)由黄埔
期毕业的吴起舞担任。而此时的陆军军官学校尚有师生近
人,军校领导机构还有
处
科和《黄埔日报》社。军校除军官训练班、军官教导总队、游击训练班之外,在校的黄埔
期学生有
个总队共
人;黄埔
期招生入伍了约
人,编成了一个学生总队,黄埔
期毕业生徐幼常任总队长。?
年底,我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以及第一野战军
兵团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周士第等指挥下以“大迂回”的战略战术席卷大西南。
月,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成都及其周围地区的战略包围,在山穷水尽之际,军校校长张耀明、教育长吴允周、副官处长吴丽川等先后逃往台湾;在我地下党员的极力争取之下,李永中、吴起舞、徐幼常、肖平波等率领军校师生
多人举行起义,这批起义师生后来相继被分配到了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各部队或地方政府部门,许多优秀的师生后来还加入了中国**。至此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的为了救中国、为了救中国人民的“黄埔军校”最终又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黄埔军校永远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办学的历史!
蒋介石败退至台湾以后于
年
月在台湾高雄的凤山以原来的第四军官训练班(即台湾训练班)为基础,重新恢复陆军军官学校,任命罗友伦为军校校长,次年
月军校招收黄埔
期学员入学学习。
年
月以后,军校仿照美国的西点军校的学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学制改为四年,第一年实行通识教育,特别重视英语运用能力,成绩优秀者可以被保送至美**校学习,此外还使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化对现代陆军作战的重要性;进入第二学年,开始选择与自己将来发展有关的系,军校普通科共设文史、政治、外文、数学、物理、机械、电机、军工、测绘等九大系,军校军事学术科下辖一般、战术、体育、兵器四大组;第三学年学习和实习领导防御的能力;第四学年则转为思考与实习的相结合。军校还实施理工科大学教育,学生毕业以后既发给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证书,同时也授予理工科学士学位,军校接受台湾“教育部”的督察和指导。除此之外军校毕业生还要到其他的兵种学校学习,中校以上军官要想获得晋升就必须到台湾“三军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
年军校的教育体制再度修改,从黄埔
期起学时延长至四年零三个月。
年,从黄埔
期学生开始,学生毕业以后还可以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军校还设有专科生班、专修生班、短期训练班、预备军官训练班和补训总队等机构;军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增加了攀岩、武术、擒拿格斗等训练项目。军校的校长军衔为中将,由现役将领担任,任期一般为两年;从
年军校恢复时起罗友伦(黄埔
期)、谢肇齐(黄埔
期)、徐汝城(黄埔
期)、艾?瑷(黄埔
期)、张立夫(黄埔
期)、林初耀(黄埔
期)、秦祖熙(黄埔
期)、言百谦(黄埔
期)、许历农(黄埔
期)朱致远(黄埔
期)、卢光义(黄埔
期)、黄幸强(黄埔
期)、黄耀羽(黄埔
期)、汤元普(黄埔
期)、胡家骐(黄埔
期)、杨德智(黄埔
期)等先后担任过校长一职,现任校长是杨国强中将。军校的副校长、政战主任、各系系主任以及各所长军衔均为少将,也是由军队现役军官担任。
黄埔赤子心,国家民族情……
年
月
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黄埔
期生徐向前元帅担任会长,聂荣臻元帅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任顾问,此后黄埔
期生侯镜如、李默庵,黄埔
期生李运昌先后担任会长,胡立教等先后任顾问。
年
月在台湾的黄埔一期生邓文仪将军发起创建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呼吁海峡两岸黄埔同学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努力奋斗,邓文仪将军又于同年率团访问祖国大陆并且晋拜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陵。
年
月
日,黄埔
期学生张炎元、黄埔
期学生郝柏村率上千名退役的黄埔校友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举行集会,纪念黄埔军校成立
周年。会上郝柏村代表台湾广大退役的黄埔将领发表演说明确指出:我们决不当分裂国土的罪人!郝柏村的讲话内容被作为黄埔校友的共同声明在各大媒体上刊出,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北伐前黄埔军校各期毕业生简介
黄埔军校的毕业人数,据《中央军校十周年纪念册》,第一期
人,第二期
人,第三期
,
人,另潮州分校
人,第四期
,
人,第五期
,
人,第六期
人,第七期
人,共
,
人。
而据《黄埔同学总名册》,一至五期毕业生共
,
人,如加上第六期
人,第七期
人,总数可达
,
人。亦有统计为
,
人者。
而据丰悌的回忆,第一期
多名,第二期
多名,第三期
,
多名,第四期
,
多名。第四期设有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等,总人数有一万多名。第五期
,
多名,第六期
,
多名,第七期
多名。一至七期总共毕业一万多名,加上军官班、补习班等,总数在二万人左右。丰悌的估计,除包括军官班、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以外,亦可能将分校的毕业生计算在内。而分校毕业生,有些有统计,有些无统计;有统计者,数字亦多出入。如潮州分校(民国十四年十二月至十五年十二月)毕业生人数,前引谓
人,有资料谓为
人。另外,武汉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三月)毕业第七期
,
人,长沙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十七年五月)毕业第七期人数不详,估计在
,
名左右;南宁分校(民国十五年五月建立,断续存在至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在北伐期间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干部的重要来源,到民国十六年九月毕业约
人。兹不赘述。
一至五期
,
名毕业生中,湖南
,
人,占
%,广东
,
人,占
%;四川
人,占
.
%;浙江
人,占
.
%;湖北
人,占
.
%;江西
人,占
.
%;江苏
人,占
.
%;陜西
人,占
.
%;广西
人,占
.
%;安徽
人,占
.
%;河南
人,占
.
%;贵州
人,占
.
%;福建
人,占
.
%;山西
人,占
.
%;山东
人,占
.
%;云南
人,占
.
%;直隶
人,占
.
%;绥远(
)、辽宁(
)、甘肃(
)、蒙古(
)、吉林(
)、察哈尔(
)、热河(
)、黑龙江(
),共
人,占
.
%;朝鲜(
)、台湾(
)、新加坡(
)、越南(
),共
人,占
.
%。第六、七期学生,未见有籍贯统计数字。
就学生的来源而论,第一期报名一千二百多人,多由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介绍而来,省籍以湖南、广东、陜西、江西、浙江等省为多,由于对各省都有配额,籍贯分布于二十一省区。报名学生中,三分之一为中学或专科毕业的程度。经两次考试斟选,另有军政部讲武堂学生并入。第二期学生是由各地考取而来,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十七省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省为多。第三期以后先招入伍生,入伍生结业后,始升为本科生。报考入伍生的资格是:
.中学毕业,
.十八岁以上、二十四岁以下。第三期学生多在上海、广州等地招考,籍贯分布于十八省区(另有朝鲜
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为多。第四期学生由各地招考而来,共招考七次,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二十四省区(另有台湾
人,新加坡
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河南、陜西、浙江、江西、山西等省为多。第五期学生亦由各地分批招考而来,籍贯分布于二十二省区(另有台湾
人,朝鲜
人,新加坡
人,越南
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为多,第一至五期共分布于二十五省区(另有台湾
人,朝鲜
人,新加坡
人,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