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梦星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到了北宋建立后,由于科举大兴,官吏分家为官和吏两个不同的阶层,加上中央逐步放弃了地方基层的权力。比如说,您很难想象北宋一个负责税收县吏实际上是北宋县里征发的连工资都没有的民伕,但事实就是如此。
因而和汉唐相比,北宋的政权网络实际上在基层是脱节的。也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包括首都被人家干,北宋基层实际上没有任何有效的社会组织能行使政府权力,也不具备任何有效的动员能力。
明朝的情况也是如此,其奇葩程度也没必要再多说一遍。
蒙古人和女真人面对两个统一的大中原王朝的成功,与其说是其武力职强大,不如说是这两个中原王朝在制度上出现了问题,根本无法有效动员出王朝的力量。
但我们再从历史中看一看。
辽国灭后晋时,中国的情况其实远比北宋被金灭亡时更为险恶。
后晋本来就缺乏底蕴,辽国也远比新兴的金国更为强大。但辽国灭亡后晋后只能退出中原,金国则可以占据整个北方,两者的差别就是辽国遭到了北方民间势力的顽强抵抗。这一点和汉唐时代基层政权有很大关系。
还有中原王朝最虚弱南北朝时期。
虚弱到什么程度?
可能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比那段时间更虚弱的了。
当时正值鲜卑继匈奴之后崛起,并且武力值也非常厉害。
虽然中原王朝分裂又虚弱,但由于北魏的鲜卑人面临的就是汉唐时代的中国,因而不可能去按后世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做法靠武力建立殖民政府,最后这也成了北魏政权试图改革以融入中国的主因。
至于三国时代就不说了,中原的人口都快光了,那也没把游牧民族当回事。
再回到明朝,我们都知道倭寇曾经长年肆虐中国沿海,常常很少的人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出现过几十个倭寇就居然打到南京这样匪夷所思的事。
原因当然是方方面面的。
但明朝基层组织能力的缺失无疑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样的事,别说后来村村有民兵的新中国,放在汉唐那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到了清朝,当清人入主中国后,因为种种原因基本直接采用了明代的行政体制。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
他们实现了对自己武力和动员能力上的阉割,当面对西方入侵时,清朝的动员能力同样成了笑话。
这与腐败无关,其实就是体制出了问题。
因而当李平进入成都后,当他决心开始打造自己的基业时,第一个首先就必须要面对采取什么样的行政体制问题。
而在战争时期,无论是从对下面的掌控上、战争动员能力上还是集中力量做事情方面,近代体制都是对李平最好的选择。
继续采取宋明体制,除非他脑袋抽风了。
当然,这个工作量也将会相当庞大。
因为这个体制,除了李平等几个现代人,别人都不懂,也没有经历过,所有的一切都要手把手交。
何老头跟章旷和米仓完全就没谈乡,根本原因就是他那个村上面的乡不但刚刚组建,并且还在组建中,何老头啥都不知道,也完全不了解,实在没啥可说的。
而为了保证把基础打好,李平也没有贪大求全。
他决定搞以点带面,先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地区,把一个地方搞好搞明白,搞个样板出来,然后再慢慢向外扩张发展。
说白了就是如果连样板都没有,都还没搞明白,那靠什么去输出,靠什么去复制黏贴
为此,李平把整个力量的绝大部分包括部队都集中到了成都,重庆府交给了黄成东,顺庆府和保宁府给了曾英,其他成都周边的几个府一共也只用了两个团去控制。
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
那就是人才的问题。
从无到有来组建这样的地方机构,无疑需要大量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放心的人,有一定能力的人。&#
;&#
;
.&#
;&#
;
那这些人从哪里来?
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也不可能用跟李平没有任何瓜葛的四川本地读书人。
保障营当然是一个来源,但它由于原有体制的问题,放心之人和可用之人是有限的,而且李平也不可能任其独挑大梁。
这时候,军队无论从需求的角度还是从可借鉴的角度,无疑都是对李平最合适的群体。
当年的大规模转业,可不是仅仅为了安置那么简单。
当然对李平来说,在目前的环境下保证军队的实力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但任何事情又都必须有取舍。
因而很多军官包括士兵还是被他调入了保障营,然后成为各个新成立的地方行政部门的主力。
米仓其实也被谈过话并征求过意见。
而且还是被宋宝来点名想要的。
只是米仓还是坚决的想要留在部队,由于在这个问题上不搞强求,米仓也就还是留在了部队。
这时候,最尴尬的是章旷。
军队的事他实际上管不着,安置百姓也不让他管,同样李平还没有任何恢复明朝地方政府的意思,甚至还鸠占鹊巢的把明朝地方政府几乎明着就给取代了。
章旷除了发发牢骚,也只能去古代文官们最重视和最本能关注的田间地头看看了。
当天色就要黑下去的时候,章旷结束了连续几日在城外的游走。
看着眼前灯火通明的城门以及那后面依旧喧嚣的城市,章旷的心情十分复杂。
但在叹了口气后,他还是踌躇着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