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命中的相遇 (第1/2页)
太阳圆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雒阳,自仲汉复兴一直便是大汉国都,可是一场变故让这座两百年的繁华国都变成了一场噩梦。
中平二年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吏和百姓逃回故都,董卓将整个雒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
昔日兴盛繁华的雒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
虽然雒阳已经变成一座废墟,但不禁要感慨现在的雒阳作为帝都,它的地理位置最合适不过。
雒阳西接关中、东至山东,南通荆州,北临河北。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
交通四通八达、山川纵横,秦岭、邙山、嵩岳将其环绕其中,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如果没有战乱或许雒阳会一直是天下的中心,在历史上经过雒阳几度毁灭又重建。
一直持续到唐朝都是北方的政治中心。
可现在的雒阳,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只怕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大汉官方势力的管辖。
此时的雒阳倒有点像是以后南北朝对立时期的淮河流域,双方把这当做了战略缓冲区,谁也不想直接管辖。
横穿整个雒阳盆地的驰道上,偶尔有行路人顺着道路一路向西,可以见到一座雄关。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汉函谷关,与秦函谷关并不是一个地方,此时的函谷关东指雒阳,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
汉函谷关虽不如秦时险要,但也不似秦时只是单独的一座关卡,反而是一座关城,更加的易于防守。
至于为什么要从秦函谷关迁到这里,这个问题直到现代都一直存在,地域黑。
话说汉武帝时弘农有一位杨姓将军耻于自己不是关中人,于是自己出资求汉武帝将函谷关东迁。
刘秀定都洛阳后,汉函谷关就成了以雒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第一要塞。
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贡琛。冠盖纷其云合,车马动而雷奔,
可见函谷关及雒阳当时多么热闹。而此时的关东人又反过来瞧不起关中人。。。
函谷关关城不大,却也有外城和关城之分,外城东西两处城墙与南北两侧山上的长墙相连接,两座外城墙之间就是关城。
关城卡在峡谷之中,关城东墙与南北山上的夯土长墙相连接,南北两侧有高厚城墙延伸山间形成屏障,完全控制了峡谷的东西交通,达到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的目的,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城中部的大道东西向贯穿全城,是唯一的通关道路。
大道长
余米,道路两侧南北各有一个长
多米的校场,如果按照军营设置,住个几千人还是很宽裕的。
关城东墙外,涧河以北是兵士的生活区,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
深夜的函谷关中一片寂静,一阵马蹄声响起却打破了这寂静,只见一位骑着白马身披白甲的青年自雒阳方向而来。
他穿过了倒塌了一半的外城门,在正中的关楼前止住了白马。
只见白马摇晃着脑袋,喷了个响鼻,细看来这可真是一匹北地良驹。
青年驻足看着残破的关城,一时间眉头微皱。
只见正中关楼有十三丈高,南北长约十丈,东西宽约六丈,关楼共有三层,最下层为平垛,门楼中间有一个门洞。
只见关楼已经残破,就连城门洞中也只剩一座残破的关门。
只怕是雒阳的毁灭让这座当初的雒阳第一关也已荒废了。
“看来今晚就要在这关楼上过一夜。”
白甲青年骑马在关城内逛了一圈,见这也不像有其他人住的样子。
地上的积雪上除了中间大道上的几个马蹄印,再没有别的痕迹了。
青年将马拴在关楼下,然后到关外找了一些干枯的柴草。
把干草一捆,长枪插进去挑了起来,随后径直挑着柴草顺着了楼梯登到了关楼之上。
在关楼上寻得一个城垛角落,青年熟练的点起了火堆。
青年除去了白色的铁甲,他从午间一直疾行到夜晚,里边的白袍紧贴着皮肤,早已经被汗水浸透。
此时被两侧山上吹来的凉风吹拂,寒意透进袍服,使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走到火堆旁坐下,将湿透的白袍用长枪挂了起来,随后从随身行李中拿出了一些吃食,烤起了食物。
青年盯着火堆,看着火越来越旺,仿佛又回到了四处征战的那几年。
“也不知这天下纷争究竟何时才是个头,自为兄长奔丧而离开公孙将军已经过去几年了。
本认为公孙将军忠于汉室,前些年一直抗击乌恒等蛮夷,可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哎,看来将军想的不仅仅是当一个大汉蓟侯而已。
为兄长守孝这几年间,却不见将军来信召回于我,只怕将军并没有在意我吧。
今年游历中原时,听闻关中动乱,天子东行,也不知我赵云此次能不能帮上一二。
哎,如果见不到天子就回常山再静待几年吧。”
关中的这几个月消息闭塞,他也不知道天子走到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