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阿蛋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里,在张府大堂张德源和他的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你明天不许去那泼皮的婚宴上!这不是请求,这是命令!”
“为什么?泼皮怎么了,人家待可我不错,我去各个青楼酒馆,别人都看在他面子上给我免了。”
“待你不错,是什么?是嫖资全免、是称兄道弟!你一个读书人,成天不是逛妓院,就喝的烂醉和一帮垃圾称兄道弟!你有一点读书人的样子吗?整体丢人现眼!”
“那又怎么样呢?我的丞相爹,有你这个爹在,这天下有几个人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啊?因为你从下到大受了多少委屈你知道吗!我小的时候多少人欺负我,叫我去死啊!”
张德源内心苦闷,从小到大因为他的父亲是张启鹏,他被多少人咒骂,连学院里的老师也对他青眼相加,跟别人争吵打架,永远是他被处罚。
在他长大一些后开始明白那些人为什么这么仇视自己,知道他爹的恶贯满盈后,他不在指望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开始自暴自弃。
张启鹏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些年干的事,在史书上对他最好的评价也不过是酷吏,说不定还要背上千古骂名,受后世耻笑。
泰隆元年,新皇继位,为了彰显仁德,不少大臣提议减轻赦免那些叛乱案中罪罚较轻或者被株连的人。张启鹏当时还只是个四品官员,在大殿上与群臣争论,面红耳赤,虽然最终还是赦免了那些罪犯,但是他却在民间出名了,恶名而已。
泰隆三年,太子出世,皇上准备大赦天下,又是张启鹏“挺身而出”,不过这次他赢了。消息传出,更多的人恨他恨得牙痒痒。
与在民间的名声扫地相比,他的官场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在泰隆六年,在谩骂中,他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一时风头无两。
在景泰八年,张启鹏干了一件大事,连皇上都没有保住他。
那年,西北旱灾,皇上派户部官员带着粮食前去救灾。
但是,饥民们已经饿红了眼,拦路抢粮、偷粮等屡禁不止,甚至还有人半夜前往粮仓偷粮被发现,将守卫活活打死。
在一次发放口粮中,有人造谣说粮食不够了,灾民哄抢粮食,场面乱作一糟,官员负伤逃走。
消息传回京城,皇上震怒,群臣商议,像往常一样,一些“老好人”站了出来,说要以德服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张启鹏觉得有些好笑,这些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在想着自己的好名声。
他在朝廷上大笑,“老好人”们转过头对他怒目而视。
“张爱卿,你为何发笑?”皇上也有些不块,张启鹏连忙解释说自己想到了好笑的事,没忍住。
这一下子可给那些人找到了借口,说张身为臣子不替皇上分忧,在想其他事。
看着朝堂吵哄哄的,皇帝有些头疼,下令人群臣安静下来。
“爱卿可有妙计解决西北暴民之事?”
张启鹏作揖,表示自己要亲自前去赈灾。群臣冷笑,做好了看笑话的准备。
张启鹏奔赴西北不久后,饥民又一次发生暴动。张启鹏下令,凡是参加暴动的,不论男女老少,全部砍头,一个不留。
那天,张启鹏给干旱的西北大地带来了一丝湿润,血色的湿润。
迫于压力,皇上下令让他回家休息,派遣了很多护卫保护他的安全(主要是防范那些想用他人头来博取名声的江湖侠客)。
自此以后,张启鹏的名声彻底臭了,许多百姓自发地给他修祠堂,放进他的石像,日夜都有人祭拜。
给活人修祠堂,还日夜祭拜,这分明是想咒死他。
在家的那段时间全家人都很难熬,还好皇上在泰隆九年又把他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