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9月风易寒 (第1/2页)
w李轩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距离告别赛,已有一段时日。
在这之后,无论是多少不甘,或是遗憾,李轩昂都只好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一件不落先塞进心里。
其他人亦是如此,静寂了好一阵,一点风声都听不见了,仿佛原地消失。
一句“一考定终生”便熄灭了多少学子对篮球的热血,但绝不是热爱。
理想和现实,终究是后者占了上风。‘高考’俩字,光是听到就令无数学子怅然失色。
它就像一座大山,狠狠压在每个求学之人的身上,大气不敢喘息,生怕一个不小心,从大军中掉队,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的是一点不为过。
那些重视基础的同学,在前两年便为高考铺好了路,丝毫不慌;
反观李轩昂,不是痴迷于篮球,便是沉浸于网游;偶尔的空闲,还都花在“睹佳人一笑”上,与学习有关的是一点不沾边,甚至在最关键的高三还休学过差不多半年时间。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众人不看好的情况下,成功上岸,踏上了大学的末班车。
谁也不知道那段休学的日子,他经历了什么,是黑夜中佳人为君点灯的‘奇迹’,亦或是球场上以球证初心的重燃,也许只有他自己清楚。
只是后来听说,每当熟人问起李轩昂关于那段日子时,他总是默不作声,微微一笑,而后写下“明天的未知,最可怕,也最迷人”。
或许那段少有人知的日子,对于他来说,是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吧。
也是从那以后,他手机空间上也一直挂着这句话,或许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早已刻进心里。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于晨光中拾取今昔,于日暮中回忆过往。这便是多数高三学子备考的生活日常,亦是李轩昂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在残酷的现实中,偶尔掺点理想加以调味,一天枯燥的学习也就对付过去了,苦中偶尔夹杂着甜味,如此,便挺好。
三年的思想灌输,在最后一年终于在每个人心中爆发开来。
所谓‘一考定终生’,让无数学子成了知识的输入‘机器’,以至于后来啊,在偌大的校园中,连空闲的遐思都变得“罪恶”起来。
倒是李轩昂,别人在挑灯夜战时,他在一旁看球赛;别人晨起背书时,他在一边神游,向周工述梦。
当真在他面前,‘高考’这俩字不够分量吗?其实不尽然。
这就要谈到“极限论”了。其实在高考前的几次模考之中,大家对自己的能力也早已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有了一个大概认知。
之后的努力,是选择突破自己的极限,还是稳住目前的状态,这个讲不好,说实话,有时候运气和天赋很重要。
有人平时成绩挺好,一到高考就凉凉;而有人平时成绩一般,高考却成了黑马。此种类型,大有人在。
所以李轩昂并非不努力,他只是看到了自己的极限所在,短时间内想要突破,几乎不可能,所性随缘罢了,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便挺好。
太过执迷,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最怕朝夕更替,始终沦陷在时间的节点;徘徊其中,挣扎于岁月的泥潭,忘乎自我。
趁着最后这段在校时光,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至于好坏,都交给时间去评判吧。在正确认识自我后,李轩昂是如此想,亦是如此做。
这一切的由来,与班上的某位大佬,有着些许关系。将她称为狠人,一点不为过。
知道她在临近高考最后几天怎样过的吗,通宵刷剧,沉浸小说,外卖烧烤,总之怎么痛快怎么来。
好家伙,成绩还挺好,而且能保持到高考结束,要不是向她询问了解情况,轩昂都要给她“跪下”了。
后来才明白,哪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是之前就在极限之下做好了最充分准备罢了。
是啊,哪有什么天赋,只不过是付出了自己最大努力罢了,学习如此,篮球亦是如此,一切尽是如此。
要是乏了,无感,轩昂便会外出闲走,消遣散心。
休学归来,他的心境有了些许变化,不光是友人未察觉,连他自己都无法发现。而那丝毫的改变,后来恰恰成了李轩昂最“珍贵”的礼物。
对于此刻的李轩昂来说,篮球早已变得“无趣”起来,仅仅是因为球场依旧,故人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