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3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在张思然的要求下,除了孟氏父子,第
教导队的
名老队员,都把船型帽换成了钢盔,而且在外面的迷彩布罩上面,插上了这里的灌木丛树枝杂草,屠刀中士还有大熊,以及张思然都把雷娜改装过的
-
防弹胸甲穿在了身上,这防弹胸甲平时大家都是不愿意穿在身上的,虽然雷娜改进的时候把下面防护小腹那一块取下来跟上面的重合在一起后,穿在身上没有以前那样不便于行动了,但是,重量毕竟有这么重,不是打仗的时候大家还是不愿意穿在身上,能背在背上肯定背在背上,他们都是把防弹胸甲绑在背包上的。
屠刀中士在前面当尖兵,紧随其后的就是孟书何,然后就是岩石下士,后面的小三他们都成单列纵队跟上。
一行十人下到半山腰,突然孟书何轻声向张思然报告:长官,山脚下有日军和警察。
紧接着岩石下士也发现了敌情,张思然马上让大家蹲下躲在树后先隐蔽起来,自己取出蔡司
×
望远镜开始向孟书何指出的位置观察起来,果然在有日军和伪满警察的身影。
日军关东军军服虽然都是有一定伪装效果的黄绿色调,根据年份不同偏绿色或黄色(日军自己称为“带青茶褐色”和“带赤茶褐色”),颜色较深较亮,在初春的森林里面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至于伪满警察就显眼多了,伪满洲国警察制服分为正装,常装、防寒外套等。常装警帽为大檐帽,帽带为黑色皮制。冬季黑色,夏季草黄色,中缀警务司帽章。帽墙上按简任、荐任、委任三级各附三条、二条、一条金线。常装上衣冬季黑色,夏季草黄色。式样为立领对襟式,衣前上下各有贴袋
个,单排五粒金色金属扣。常装领章为五瓣梅花形,各级相同。常装袖章袖线冬季用蓝色,夏季用黑色。按简任、荐任、委任三级各附三条、二条、一条袖线,下附该员阶级所含的梅花徽。常装警裤质地同上衣,警长以下配布制裹腿穿皮鞋,警尉补以上配皮制、呢子裹腿或大马靴。
此时,跟随日军讨伐队一同进山的五区警察分驻所的八个警察就是这样一身全黑的制服,老远就被目光锐利的孟书何率先发现!紧接着岩石下士也发现了日军和伪满警察。
果然孟书何与岩石下士做到了先敌发现,在森林里面,日军是没办法与鄂伦春老猎人和雅库特猎人相提并论的。
而对于山脚下的日军和伪满警察而言,第
教导队穿的
秋季迷彩服在积雪已经消融的森林里很难被发现,这种迷彩服的特点是花纹比夏季阔叶迷彩服的花纹更细碎一些,而且上衣加了大块的褐色、棕色,这种颜色花纹的迷彩服并不适合在欧洲的森林草原环境使用,但是恰恰用在中国东三省的山地森林环境非常合适,因为东三省的森林环境里面,树干和地面色调与此很相近。
张思然用望远镜细致观察了一番后,得出结论:山脚下的日军讨伐队由一个日军的步兵分队再加上
个伪满的警察组成的,总共是
个人。
之所以只有这区区
人就敢进山清剿,是因为从
年冬起,抗联部队除留少数部队就地坚持游击作战外,从南北两个方向越过冰冻的乌苏里江和黑龙江进入苏联边境进行休整。这是抗联领导人与苏共远东地区党的代表多次协商后达成的协议。这些部队,就是后来的抗联教导旅——八十八国际旅的前身。此时,抗联部队已经从高峰时的三万多人,打得只剩下两千多人了。
残留的少数部队只有数百人,平时活动不过十几二十人,由于缺枪少弹,战斗力很弱,遇上日军讨伐,往往不与之正面交战而且立即撤退转移,所以日军讨伐队就很少组织小队以上的规模了。
.
张思然就让大家寻找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就是把又大又重的背包先放下来,然后卧倒拿枪瞄准山脚下面,张思然又用自己的望远镜,开始寻找需要首先射杀的目标,加莉娜少尉和雷娜都用自己枪上的
倍和
倍望远镜,开始瞄准了下面的日军士兵和伪满警察,孟书何和孟大石两父子,也爬在了地上,用自己的七九步枪瞄准着山脚下,孟书何跟汉人打过很多交道,抗联以前他们也认识,按说敌人数倍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