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满天过海?”
郑伦的话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就连提出“接纳而不被讨伐”的王振也是大感惊奇。
他能从这“瞒天过海”四字之中感悟一丝丝计谋的运用,却不能更加深刻的去理解这四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天在其上,高高俯视凡尘世俗,人要过海,在那茫茫一片蔚蓝,天又怎会不知有人欲要乘风破浪,想要瞒天,除非你有通天手段,否者根本不大可能。
圣人?圣人需要瞒天过海吗?
王振恭敬的向着郑伦请教:“敢问郑将军何为瞒天过海?”
伊允屏住了呼吸,其他大臣连同苏护同样如此,他们想知道到底何为瞒天过海。
禹阎淡然处之,孔宣已经睁开了双眼看着郑伦想要知道个所以然来。
望着大殿齐聚的眼神,郑伦显然不如王振来的自信,唯唯诺诺,禹阎和他说过,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将兵法和三十六计随便传出,更不可以告诉别人,是禹阎传给他的兵法谋略,是以,他现在真是有些太过为难。
眼光扫过禹阎,见他垂目静坐,毫无出手干涉之意,郑伦咬了咬牙,才期期艾艾而道:“这是我闲来无事,想到的一个计谋。”
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他想了想才开口念道: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此计谋一出,大殿之上有学识的人皆具眼前一亮。
伊允反复念道,没有怀疑郑伦所言只有一个计谋,毕竟三十六计虽然可以相互连用,计中生计,可是,拆分开来,每一计都只是数句话而已,根本不会让人联想到还有其他的计谋。
而且,郑伦一届武夫,除去修道有些道行之外,伊允和其他人并不认为他在学识上还会有深刻的专研,若不是今日他说出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这一计,恐怕,也没人会联想到这郑伦居然还有军事天赋。
当然啦,实际郑伦也确实如他们所想,只是一介武夫,但没人会想到,苏全忠早已不是原先的苏全忠,而换成了现在禹阎,更有培养郑伦的想法,因而,这才造就了一个不一样有着军事天赋的郑伦出来。
再则,在这封神的世界里,除去姜尚还未著作的六韬以外,根本没有兵法流传于世,又有谁会想到战争还会有那么多的门道可言?
“只是,该如何瞒天过海呢?”伊允皱眉想了想,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便开口直接询问。
对于伊允的询问,禹阎没有任何惊疑,毕竟,一个人的眼光或许长远,但伊允作为内政人才,对于战事谋略不是太过精通也是正常的,而且,禹阎也不觉得,像长生不死那样建立什么军团来实现帝王集权制是比较完美的做法。
术业有专攻,一个国家,文武搭配,用高端力量来镇压异端,显示国力,这方是完美的做法。
当然,此看法只是禹阎本人决策,并无否定他人之意,所谓,各自有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郑伦,听到伊允的提问,环视了一周,轻轻的摇了摇头表示还没想好,心中已有的计划掩埋心底,并没有说出来告诉大家,倒不是为了想禹阎邀功,而是这些日子以来,他熟读兵法谋略,已经初步形成了统帅该有的稳重和心机,作为禹阎嫡系手下,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当着外人的面说出来的。
伊允处事经验不足,并没有看出,见其摇头,再次陷入苦思冥想,倒是王振,望了一眼郑伦的神色,立马明悟过来,稳坐钓鱼台,静静等待会议之后另一番讨论。
“如此,那就算了吧!”禹阎忽然开口说话,将众人的视线转移过来。
“既然没有合理的办法,就对外宣传我冀州忠于大商,绝不会收纳叛臣逆子,让武成王投西岐去吧。”
禹阎随意的语气让很多老臣皱起了眉头,就连苏护也是一样。
“………”
郑伦、王振没有说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伊允点头,当众表示赞同禹阎的说法。
只是苏护,好似心有不甘,道:
“吾儿,王振不是说了,若不接受武成王,那对于我们冀州而言将会有损威名,日后行事再无道义可言,将来,又如何能够举义兵而反大商?”
苏护说完,还看了看王振,想来是希望听到王振能够提出反对意见,毕竟,作为提出这一说法的当事人,他最后资格辩论此事。
“是啊,小侯爷,侯爷说的对,要是不接纳武成王,有失道义后如何如此才能够举义兵而反商?”
“对啊,小侯爷,依在下看,接纳武成王之后,我们直接反了算了,说不定还能直接改天换命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