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寻秦记》第2册 (第1/2页)
色佛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方印刷厂日夜不停地赶印了四万本第四版《寻秦记》第一册,然后赵勇又马不停蹄的负责联系台湾各地的书商,这五万本《寻秦记》第一册的投入基本上让台湾市场达到了饱和状态。
台湾刮起的《寻秦记》热似乎也影响到了香港,香港那边的出版商看到台湾这个情况也按捺不住了,有精明的香港书商组团带着现金,开始络绎不绝的前来台湾高雄东方印刷厂商谈《寻秦记》的销售合作的事宜。
事实上,在《寻秦记》第一册开卖时,香港的出版商,就已经开始关注《寻秦记》了,只是没有料到《寻秦记》在台湾会这么火。
由于李然资金上的原因,再加上东方印刷厂的规模比较小,生产能力不足的原因,所以李然和赵勇并没有想也实在没有能力在香港同步销售《寻秦记》第一册,否则是话,凭借《寻秦记》的实力,足以在香港出版市场掀起腥风血雨,又何至于被束缚在台湾销售。
“香港来的书商?”李然有点兴奋。
赵勇也有些兴奋地说道:“其实,《寻秦记》在台湾卖的这么好,借助《大唐》的人气,我们在香港销售应该也不成问题。”
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发源地,香港的读者比台湾的读者挑剔,所以香港能够生存的武侠名家,数量虽然少,但是水平却是高于台湾的作家!香港武侠名宿,在台湾市场同样能够大红大紫。但是,台湾的许多武侠名家,在香港市场就未必能够畅销。很多台湾武侠小说作家都以把小说卖到香港市场为傲,所以有香港书商来台湾订购《寻秦记》让赵勇感觉到扬眉吐气。
“那他们有说要订多少本《寻秦记》第一册吗?”李然问道。“那些香港人真是有钱,一个个财大气粗,一口气订了八万本《寻秦记》第一册,他们听说我们准备印下一册,还订了两万本《寻秦记》第二册,总共付了五十万台币的定金”赵勇一想起那些钱就两眼放光。
香港书商带来的五十万台币的定金大大缓解了东方印刷厂资金上开始有些困难的问题,这让赵勇和李然很是松了口气。随着这笔定金的到位,赵勇和李然马上决定把这笔钱用于购买更好的印刷设备和买下隔壁的厂房,雇佣建筑工程队把两间厂房中间的墙拆除,连为一体,还招收了一倍的熟练印刷工人,一下子就把东方印刷厂每天的印刷产量提高了一倍不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好不容易重新回到正常工作安排的东方印刷厂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李然从王家里拿出早就写好了《寻秦记》第二册交给东方印刷厂校对、排版,并且还为它重新配了新的封面。这一次,东方印刷厂鼓足马力,按照第一册的总销售量的一半,一口气印了五万本。
听到《寻秦记》第二册已经在印的消息,各大书商,书店老板,书报亭老板早早的聚在了东方印刷厂门口,迫不及待地把书运走。于是,偏僻的东方印刷厂变得每天车辆来往不断,热热闹闹的。
第二天早上,高原又一次像例行公事一样走到公交站旁的书报亭,不等高原开口问,老板就喊:“《寻秦记》第二册最新上市,要不要来一本?”一听老板这句话,高原激动地马上掏出钱来买了一本,不容易啊,自己每天想着《寻秦记》第二册什么时候会出版,已经等了一个多月了。没顾得上手中的豆沙包早餐,高原迫不及待地站在书报亭边看了起来。
下了公交车,高原就冲着办公楼喊“《寻秦记》第二册上市了”。“喊什么呢?上班迟到不说,还故意大喊大叫,真是没组织没纪律,扣你这个月奖金,”老板站在办公室门口。高原忙回道“老板,《寻秦记》第二册上市了。”“给我看看!”老板拿了书直接往办公室走。“不是,老板,这书是我买的。”高原对着老板的背影喊。“你这个月的奖金照旧!”
台湾大部分书店,书报亭都写着这么一句话:“《寻秦记》第二册上市,欲购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