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佛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好狗胆」,不怕惹是生非。
第三,「语不惊人势不休」。
其实在进来台湾以前,台湾业已经历了一段满长时间的八卦杂志萌芽发展期。自从报禁解除后,八开大小的杂志开始大量涌出,尤以时报周刊、翡翠、独家、第一手等较为人所知,可说是台湾八卦杂志的先锋,更是各大理发厅、美容院必备书刊。此时的八开杂志就已经非常着重于「未经证实的传言」的报导。而这些杂志在壹周刊登陆台湾之前的报导特色,基本上都属于转述的谣言式报导,并且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征:「绝对不指名道姓」。这些杂志中,不乏影剧、政商名流的小道消息,但是多以「某个以蔬菜为艺名的一线男主持人」或者「坚持只睡一个小时的某位女艺人」的方式来陈述这些消息。并且在内文的插图、大堆头、艺人排排站的照片中,很意外的,就是无法发现这篇文章所指的那位名人的踪迹。据说,不放「正确」的照片是为了避免触及法律问题,听说这样艺人就无法指称杂志社影射自己。
台湾壹周刊的切入,对台湾的传媒生态起了不少影响。台湾的传媒政治立场壁垒分明、对特定的人物和立场采取不同的回避和取样。但是壹周刊作为外来势力,没有固有的势力包伏,虽然以市场、包装及行销挂帅,但处理新闻时,却比一般媒体更能维持客观与公正。,可以针对通俗的市场口味,每日更新民众关心的"八卦"议题,并以铺天盖地的宣传手法取得众的注意。。这些都是在壹周刊出现以前台湾传媒没有使用的手法。
另外,在取材方面,一方面传统杂志批评壹周刊不顾传媒操守,侵犯私隐、夸张失实;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承认壹周刊在短时间内取得庞大的市场,&#
;&#
;.u&#
;a
sh.&#
;&#
;并令原来的杂志市场占有率变大。而传统的八卦杂志,早在壹周刊登台以前,已将狗仔队的报导、夸张的标题等手法从香港壹周刊引进到台湾。
台湾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其中一点就是不揭人短,
年代香港《壹周刊》的八卦内部确实在台湾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抵触。但人们对八卦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壹周刊》第一期就直接用当红女明星的果照当封面,然后里面夹杂着七八成编造的八卦内容,军、政、商、娱乐圈子被爆得一个不漏,还不是照样成为当时发行最火爆的杂志。只不过后来由于爆了一个当局大佬的隐私下,踢到了铁板,不得不被迫停刊。
李然决定《壹周刊》主要立足于小说、生活和娱乐三个方面,不过都集中在一册里。如果做得好,将来还会增加一些其他的版块,然后再从新拆分。至于时事、政治和经济,《壹周刊》绝不涉及。这个时候时事、政治和经济基本上都是重雷区,属于谁碰谁死的版块。李然可不想在这个时候触台湾当局的霉头,他可不想再被台湾当局派人带到台北市。所谓事不过三,这样的事情,李然是不想再经历了。
最重要的是,李然不想以后都局限在小说上,如果李然抽身去拍电影,不再写小说,势必会引起台湾香港读者的不满。李然要是真的专心去拍电影,那么他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写小说。《壹周刊》存在,就是为了缓和李然和读者因为小说带来的冲突。李然可以在闲暇时间写小说,然后一周在《壹周刊》上连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