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泰一行也得优待,在洛水西岸享有一处独立的小营,不与其他部伍混处。

沙苑对西魏军队虽有特殊含义,但他也不是早年便入关中的老军,揽胜感慨一番之后便也罢了,没有太多的情怀激昂。

只不过受此营伍氛围感染,他的心情也难免变得豪勇壮阔,对自身、对部曲们的战斗力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

此身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族纨绔,这是让李泰最感到满意的地方。

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灵魂,他倒不奢望自己成为一个勇冠三军的猛将兵王,但既然已经投身乱世,个体能够拥有一定的战斗力,遇到危险时自然也多几分底气。

行军多日,他对这具身体已经适应许多,原本很少骑马,也因身体记忆的缘故逐渐掌握了马术。并在若干惠离营之前,厚着脸皮讨来一根马槊。

河滨芦苇荡外,李泰一边纵马疾驰,一边运持马槊,精准的挑断芦苇端上的蓬头,周遭便传来随从们拍掌喝彩声:“阿郎威武!”

“这槊还是太轻!”

李泰纵马返回,晃了晃有些酸涩的胳膊,两臂肌肉自然生出的记忆与经验则还有些意犹未尽。足见前身绝不是爱好玩闹,的确是真正的练习过各种武艺。

“是啊,这槊太劣了。可惜阿郎旧槊遗在了恒农,那槊是阿郎亲手打制,若非当时情况危急,实在不舍得丢弃。”

李渚生接过马槊在手里掂了掂,也摇头叹息道。

后世言及马槊,冠以各种威名,对于马槊的打制工艺更是极尽渲染,什么三年才成一杆云云。

其实马槊作为骑兵的兵器,本也没有太多神话,大抵相对于长矛而言,槊的长度更长。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而在高机动性的骑兵作战中,长兵器的优势要更加明显。

在马镫大量装备军队之前,能够纵马驰骋的同时还能保证灵活驾驭长兵器,无疑是第一流的精兵,马槊便也成了精兵的代名词。马镫普及后,骑兵的灵活性得以增强,马槊的使用标准也得以降低。

因此在南北朝的时候,马槊基本上已经成为骑兵作战的标配武器之一,“槊”这个名词由是泛滥。大抵就类似天王这一称谓在南北朝是胡族霸主的专属,后世却成了褒扬文艺工作者的名词。

但归根到底,马槊只是骑兵作战长兵器的一种,其制作工艺与用材与矛也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谈不上三年五年又或十年才成。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生,诸多世族子弟也难免充列战阵,首选自然也是马槊这种天然优势的骑兵武器。因此诸如高敖曹等豪强子弟,俱以槊技闻名行伍。

这些豪强子弟家境殷实,各自甲杖配给自然精益求精。他们各自武装水平,显然并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丰俭由人,你就算花上三五十年打造一杆马槊,北周起造、隋末称雄,那也由你。

但若据此论证马槊的贵族化,显然是有失偏颇。

若干惠送给李泰的这杆马槊,并不是后世所谓积竹木柲工艺打造的槊杆,就是又粗又硬的木杆,分量大约是不足二十斤的,但李泰一通挥舞已经可以感觉到杀伤力应该不俗。

毕竟西军被甲率着实不高,哪怕是将主私曲也不过勉强三成,普通士卒则就更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槊追求后世那种繁琐工艺,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三年时间,足够一个政权的建立并站稳脚跟,而马槊作为南北朝骑兵作战的主**锐武器,第一批还没打制出来呢,这不笑话吗?

所以有关马槊的认知,精益求精与制式装备还是要区别看待。武器的发展包含在战术发展中,是战争史的一部分,单独拎出某种武器大书特书就显得教条了。

李泰自己耍练一番,又让部下们轮番上阵,各自表现也都参差不同。有的连骑马都勉强,有的马术尚精,但加上马槊则就有些勉强,表现最好倒是原本那些自河北清河跟随自己至此的家人们。

演练完毕,后加入的那些来自西军的部曲们神情便有些讪讪,其中表现最差的是那汉卒刘三箸,上马连坐都坐不稳,直接就被甩落下来。

“我从小长在乡里坞壁,没有机会学习马术……恳请郎主不要逐我,列阵杀敌,不只技艺,还要豪胆!给我一刀,捉对厮杀,能活一定是我!”

刘三箸表现最劣,羞惭又忧惧,趴在李泰足前颤声恳求道。

李泰弯腰扶起这壮卒,拍拍他膝上沙粒,笑语道:“过往如何不必论,入我门下即是新生。前日拙,明日巧,谁能事前一眼料定?天下未定,丈夫不患无功,是优是劣,都在后事之中。”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抗联薪火传

抗联薪火传

老哲
抗联薪火传简介: 是谁在漫漫寒夜中点燃了一枚火种,在十四年间虽然有时大火燎天有时只是火星点点,可是火种未断永远相传! 是哪支部队以四万没有支援没有补给的武装在白山黑水间与几十万日本侵略者缠斗,最后只剩下区区几百人? 有一种精神叫不屈,有一支队伍叫抗联! 别人都叫他雷小六,他从十六岁加入抗联,当抗战胜利他已人到中年,可是已经没有人知道管他叫雷小六了,因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已魂系白山黑水间。 抗战老
其它 完结 629万字
北朝汉月

北朝汉月

元祀
北朝汉月简介: 为什么要写北魏,因为我自己有一个观点:南朝承汉晋,北魏开隋唐。而按照西方史观,大汉与大唐,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 就连北魏末年攻下洛阳的陈庆之,逃回南方之后,也感慨于北方人文之盛,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而当时,北方屡遭大乱,南方的梁朝正处于南朝四代中的文化极盛时期。 我觉得,这样一个朝代,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孝
其它 连载 71万字
烽火江山情

烽火江山情

斯莫龙
烽火江山情简介: 一场意外,让周廷琰重生在了民国,这一年也是中原大战时期,这场大战也彻底的改变了他本想安逸的过着少爷的生活。 本书以真实人物与战争场地为背景改编,讲述抗战的十四年内,发生在皖南一带的故事。
其它 完结 21万字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

风口上的珠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简介: 李源穿越到影视融合世界,以军艺退校生的身份前往702装甲步兵团报道。 别人都是在操场上挥撒汗水才能慢慢成长,李源只需要写写歌,当一名文化搬运工就能变强。 高城:“钢七连是702装甲步兵团王牌连队,请到我们钢七连来吧!” 李源:“你有什么能教我的吗?不去。” 袁郞:“老A是真正的王牌特种部队,能进入老A的全都是真正的兵王,到我们老A来吧。” 李源:“你们那么弱还叫兵
其它 连载 88万字